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以藝陶冶載道的大師:游禮海

  • 發布單位:文化發展科
  • 資料來源:《文化桃園》第25期夏季號:封面故事-將生命的技藝做到最出色 第11站

游師以木雕來傳承生命之道,以言行勵志後輩。

民國22年出生於桃園市大溪區頭寮,16歲拜師黃全門下學習傳統傢俱木工,後於民國52年開設「吉美木器行」,為大溪區木雕工藝指標性人物,作品外銷至日本、美國,具極高價值的傳統藝術,引領大溪木藝產業發展,退休後創作景觀雕塑。民國101年獲登錄為桃園市傳統工藝大溪傳統木工藝保存者。


「路要走,有大石你就要搬開。」年近90歲的游禮海,是大溪木雕工藝的前輩,始終相信:「努力的人,上天就會給你一片天。」家境清寒的他,小學沒念完就做放牧、礦工等,15歲立志學一技在身,隔年拜師黃全,從鋸木雜工開始鍛鍊自己成為匠師。他深知「沒讀書,資訊就有限。」學徒期間利用晚間到私塾讀書,還曾因夜讀不小心睡著,燈泡接觸棉被差點釀成火災。


自然為師 作品創新求變

游禮海憑藉一本筆記、一支筆、一把尺開始創業,和客戶洽談時,他可以馬上繪圖溝通設計。由於設計的傢俱造型線條細緻優美、融合中西、款式獨特,吸引各地客戶訂製,同時也為大溪木藝產業打出口碑;臺中大甲鎮瀾宮的大殿神桌,耗時2年都遍尋不著合適的師傅承製,直到找到游禮海。

「做傢俱像寫歷史。」從過去中國傳統風格,逐漸融合漢式、和式、西式,演變到屬於臺灣的文化風格。「我們做的東西要有時代性的紀念,如果沒有,就沒有你自己。」他的作品兼具古典創新的表現,後來開始轉做寺廟大作,傳承文化,留存在臺灣各地供人觀賞。

已退休的游禮海,以「自然為師」,寄情攝影、水墨創作;而依循他口中「一理通,萬理徹」的道理,他藉由一系列山水景觀雕塑,傳達《論語》古籍內涵或人生哲學,「我的木雕就是講道理給你們聽,目的是勵志。」

游禮海以藝陶冶、以藝載道的人生況味,如同他在木藝生態博物館藝師館山門寫下的對聯:「藝乃滋靈甘露水,師為傳世文明根。」藝術為生活提供了心靈滋養,如同甘露;他以工藝的典範,奠下傳世文明根基的藝境。







※本篇圖文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於任何形式之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