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土石流災害緊急應變小組作業規定
修正日期:110年6月2日一、依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以下簡稱本會)水土保持局(以下簡稱本局)為執行土石流災害防救應變措施,依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災害緊急應變小組作業要點第八點規定,訂定本作業規定。二、任務:(一)配合本會災害緊急應變小組與中央及地方政府災害應變中心之開設,處理土石流災害應變措施,適時發布土石流警戒區。(二)加強土石流災害防救相關機關(單位)之縱向指揮、督導及橫向協調、聯繫事宜。(三)掌握土石流災害狀況,即時傳遞災情並通報本會及各級政府相關單位應變處理。(四)土石流災情之蒐集、評估、處理、彙整及報告事項。(五)土石流災害緊急救災人力、物資之協調、調度及支援事項。(六)土石流災害達行政院訂定之災害緊急通報作業規定甲級災害規模時,提出成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土石流災害緊急應變小組及指定指揮官之具體建議。(七)土石流災害估計有十五人以上傷亡、失蹤,且災情嚴重,經研判有必要時,提出成立土石流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及指定指揮官之具體建議。(八)其他有關土石流災害防救事項。三、組成:(一)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土石流災害緊急應變小組(以下簡稱本小組)置指揮官一人,由局長兼任,綜理本小組災害應變事宜; 副指揮官四人,由副局長二人、主任秘書及總工程司兼任,襄助指揮官處理本小組災害應變事宜;委員若干人,由副總工程司、專門委員、各組室組長、主任兼任,並得視實際需要敦請專家、學者參與。(二)本小組成立時置執行長一人,由土石流防災中心(以下簡稱防災中心)主任兼任,襄助指揮官及副指揮官綜理本小組災害應變事宜。(三)本小組成立時置輪值主管一人,由本局相關業務組科長兼任,並由各業務組組長指派業務嫻熟人員進駐,處理各項緊急應變事宜。(四)本局派駐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分析研判組人員,由各業務組副組長、簡任正工程司或本局及臺北分局指派人員擔任,辦理本小組與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相關聯繫事宜。四、執勤地點及方式本小組地點設於本局,執勤方式以人員進駐為原則,但經執行長報請指揮官同意者,不在此限。五、開設及輪值規定:(一)三級開設1. 開設時機:配合上級機關指示或具有下列情形之ㄧ者,經防災中心研判有開設必要時: (1)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以下簡稱氣象局)發布海上颱風警報後。 (2) 三小時累積雨量大於一百五十毫米,且氣象局持續發布大豪雨等級之豪雨特報。 (3) 二十四小時累積降雨量達該區域土石流警戒基準值百分之七十。 (4) 其他災害發生或有發生之虞時。2. 進駐地點及人員:輪值主管一人、防災中心一人進駐本小組。3. 輪值時間:採二班制,每班輪值十二小時(每日八時及二十時交接)。4. 預估影響範圍內之本局所屬分局,必要時應配合三級開設,成立該分局土石流災害緊急應變小組(以下簡稱分局緊急應變小組)。。(二)二級開設1.開設時機 (1) 氣象局發布海上颱風警報後,經防災中心研判有開設必要時。 (2) 已發布土石流紅色警戒。 (3) 配合中央災害應變中心二級開設。 (4) 其他災害發生並有擴大之虞。。2.駐地點及人員: (1)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i. 情資研判組:各業務組副組長、簡任正工程司擔任輪值人員。ii. 農林漁牧組:臺北分局指派人員擔任幕僚操作人員。 (2) 本小組:i. 輪值主管一人、監測管理組一人、防災中心一人、保育治理組一人、農村建設組一人、綜合企劃組(含技術研究發展小組)一人。ii.資訊機房:技術研究發展小組指派人員輪值。iii.機電維護及庶務:秘書室指派人員輪值。3. 輪值時間: (1)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採二班制,每班輪值十二小時(每日八時及二十時交接),如交班時間需召開情資研判會議或工作會報,以前班輪值人員代表出席為原則。 (2) 本小組:採二班制,每班輪值十二小時(每日八時及二十時交接)。4.預估影響範圍內之本局所屬各分局,應配合二級開設,成立分局緊急應變小組。5.為因應或預見重大災情,必要時本小組得提昇為一級開設。(三)一級開設1.開設時機:氣象局發布海上陸上颱風警報後,或配合中央災害應變中心一級開設。2.進駐地點及人員: (1)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i. 情資研判組:各業務組副組長、簡任正工程司擔任輪值人員。ii.農林漁牧組:臺北分局指派人員擔任幕僚操作人員。 (2) 本小組:i. 輪值主管一人、監測管理組一人、防災中心一人、保育治理組二人、農村建設組二人、綜合企劃組(含技術研究發展小組)一人。ii.資訊機房:技術研究發展小組指派人員輪值。iii.機電維護及庶務:秘書室指派人員輪值。3. 輪值時間: (1)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採二班制,每班輪值十二小時(每日八時及二十時交接),如交班時間需召開情資研判會議或工作會報,以前班輪值人員代表出席為原則。 (2) 本小組:採二班制,每班輪值十二小時(每日八時及二十時交接)。4.預估影響範圍內之本局所屬各分局,應配合一級開設,成立分局緊急應變小組。六、業務分工(一)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1. 情資研判組:本小組簽准輪值表之派駐人員為本小組與中央災害應變中心之聯繫窗口,並配合情資研判會議之召開,說明本局主管業務之各項應變資訊等。2. 農林漁牧組:臺北分局指派之幕僚人員協助本會農林漁牧組及上級長官交辦事項等。(二) 本小組1. 土石流防災中心:辦理主管之災害應變、災情通報及聯繫與處置結果彙整、陳報工作,並擔任本小組幕僚作業,辦理下列工作: (1) 評估相關機關各項預測情資,提供指揮官成立本小組之建議。 (2) 協調各業務組工作分工及本小組開設相關事宜。 (3) 研判氣象預報影響程度及雨量趨勢等資訊,評估土石流警戒範圍、發布時機及通報作業。 (4) 辦理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及本局等防災會議簡報彙整、製作及其他應變工作。2. 監測管理組:辦理主管之水土保持管理及其應變工作,並支援本小組應變作業(請參閱土石流災害緊急應變小組輪值操作說明)及交辦事項。3. 保育治理組:辦理主管之災害現勘、緊急處理及其應變工作,並支援本小組應變作業(請參閱土石流災害緊急應變小組輪值操作說明)及交辦事項。4. 農村建設組:辦理主管之農村再生、農村建設及其應變工作,並支援本小組應變作業(請參閱土石流災害緊急應變小組輪值操作說明)及交辦事項。5. 綜合企劃組(含技術研究發展小組):協助視訊會議開設及資訊相關事宜,並支援本小組應變作業(請參閱土石流災害緊急應變小組輪值操作說明)及交辦事項。6. 秘書室:辦理本小組行政庶務(輪值人員餐點、勘災車輛管理等)支援、辦公廳舍巡視及水電供應等檢修事宜。7. 本局所屬各分局: (1) 成立分局緊急應變小組,辦理災情通報、現勘與緊急處理核定作業。 (2) 分局緊急應變小組成立後,如發生重大土石崩塌災害,應依循重大土石崩塌緊急應變流程規定成立專案小組,展開各項緊急應變措施。七、作業程序::(一)本小組成立後,防災中心應通知相關人員進駐,並依第五點規定通知本局所屬分局成立分局緊急應變小組,展開各項緊急應變措施;必要時得邀集本會相關單位派員共同處理災害防救事宜。(二)本小組進駐人員,應接受本小組輪值主管之指揮、協調及整合。(三)本小組開設後,指揮官得視狀況召集本局相關單位召開防救災會報,瞭解緊急應變處置情形及有關災情,並指示相關應變措施;各業務組及分局得依指揮官指示,指派所屬非輪值人員協助、聯繫及辦理勘查等相關災害應變作為。(四)災害發生或有發生之虞時,各進駐人員應掌握緊急應變處置情形及相關災情,隨時向執行長或輪值主管報告處理狀況。(五)進駐人員應詳實記錄本小組成立期間相關處理措施,送防災中心彙辦。(六)各項災後復原重建措施,由各單位依權責繼續辦理。八、配合事項:(一)本局各單位應積極配合本小組、本會災害緊急應變小組及派駐中央災害應變中心人員之運作。(二)林班地之土石流災害查報、救助及災害防救與緊急應變事宜,由本會林務局辦理,並副知本局。(三)本局所屬分局應配合本作業規定,訂定或修正分局緊急應變小組相關作業規定。九、降低開設等級及撤除時機:氣象局解除海上陸上颱風警報或豪雨特報後,或經防災中心評估後續較無明顯致災之虞時,得由執行長請示指揮官後降低開設等級或撤除本小組(含分局緊急應變小組)。十、獎懲本小組成立期間,防救災作業成效卓著並有具體事蹟者,依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防災應變人員敘獎原則辦理敘獎;其執行不力致影響救災作業者,則依相關規定議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