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市政總質詢:簡智翔議員
桃園市長鄭文燦今(25)日率市府團隊至桃園市議會第2屆第4次定期會市政總質詢列席備詢,就市議員簡智翔提出桃園市舊城區都市更新案、建議培養社區居民成為種子教師,指導長者肌力訓練、各活動效益評估標準制定、桃林鐵路沿線文物設置及南昌營區規劃進度、建議在戶外運動公共區域設置空污監測裝置等質詢事項詳細說明。
簡議員談到桃園市舊城區行人用路品質不佳、危險老舊建築物重建案例少,其發展受限於容積規範及現行房價,難以進行大規模都更,建議獎勵建商以公益設施突破基準容積,並成立都市更新推動中心,以市府的公信力來協助推動都更。鄭市長表示,桃園相對於其它五都而言,雖然建物年輕,但仍有不少30年以上的舊建物,因此市府希望透過舊市區的更新活化,讓文化及商業發展得更好。而舊市區更新挑戰大,由於桃園都市計畫的歷史因素,舊城區道路平均路幅約8米及12米為主,路幅狹小且停車空間不足,為此,市府不僅興建鄰近博愛商圈的南門停車場,也即將完成文昌公園停車場,希望增加市民朋友停車空間。
鄭市長說明,依據都市計畫法桃園市施行細則規範建物退縮,藉此擴大人行道或巷道,也是取得容積獎勵的一種計算方式。而議員所建議的方案,符合市府推動容積獎勵的精神,不論是都市更新或建商興建住宅,藉由設置公益設施換取容積獎勵具有相當的可行性,其最高限制則請都發局研議。
鄭市長也進一步說明,針對桃園市舊城區,市府會成立平台,由市長親自主持初期會議,讓都發局、工務局、養工處及文化局共同參與討論,納入人行空間、建築退縮、文化資產保存及商圈特色行程等議題成為一個計畫。其次關於都市更新的速度,目前市府提供2種方案,包括危老更新及都更計畫,皆由都發局主責,若未來有整合的必要性,市府考慮成立都市更新推動中心。
鄭市長也強調,不論是透過公辦民營,或民間自主更新,市府會重視桃園都市更新,目前市府已推動東門停車場及復興路公辦都更案,而中壢中興巷都更案也刻正興建中,民間也有數件都更案推動,希望持續帶動老舊市區更新。未來三鐵共構的中壢車站及桃園車站將形成新的交通樞紐,因此中壢站與桃園站的前後站皆會劃定策略性都更區,提高都市更新的力道。
都發局長盧維屏也補充說明,建商的成本邏輯為能賺錢為主,然而都市更新並非從賺錢的角度解釋,目前桃園致力推行都市更新,並透過增額容積、容移、獎勵或都更的方式,增加其容積率,且審議通過都更獎勵項目達最高50%相當容易。同時,雖然市府在舊市區取得土地困難,然而藉由建商開發案,並捐贈公益公共使用設施,市府則加倍給予容積,也非常合理。
簡議員提到長者肌少症的問題,為延緩長者老化,正確安全的肌力訓練可減少肌力流失,建議培養社區居民成為種子教師,深入社區擴大範圍。鄭市長表示,運動是權利,也是良好生活的價值,為打造健康城市,長者體適能運動有其重要性。過去關懷據點強調送餐照護,然而真正讓長者更健康尚有其它方法,例如文化、體適能活動,應擴大健康照護的概念,培養長者體適能指導員,未來市府社會局、體育局及桃園數所大學會擬訂培養種子教師計畫,深入社區、公園及活動中心,全力推動長者運動是基本人權的目標。社會局長鄭貴華補充說明,肌耐力的訓練對於延緩老化相當重要,現行長照據點有預防老化及失能的課程,國民運動中心設有長者專用體適能設備,並提供早上8至10時、下午2至4時的免費公益時段,愛心敬老卡使用於運動中心的數量也大幅增加,希望鼓勵長者多加運動。
簡議員關心各活動效益評估標準不定,建議採用自評、市民評分並行。研考會主委吳君婷表示,未來市府有戶外活動大型專案,將彙整各方資料並納入議員的建議。
簡議員詢問桃林鐵路沿線文物設置,及南昌營區規劃進度。鄭市長表示,由於南昌營區是由市府代管,而非撥用給市府。一直以來,國防部軍備局讓市府代管營區的年限為3年,並無優先續約的政策,因此市府針對許多代管軍營,僅能設計公園,並由都發局負責基礎設施公園化。此外,目前有意願進駐的中華民國足球協會,其希望打造台灣足球訓練運動中心,涉及興建及捐款,因此足球協會希望採取一次簽約10年的方式,該落差正由市府協調中。另一有意願進駐者為紙風車劇團,市府也提供南昌營區作為選項,紙風車董事會勘查後相當喜歡,然而同樣遇到契約年限的問題。未來市府會釐清軍方最後同意的方案,並完成最基本的南昌營區公園化。
鄭市長進一步說明桃林鐵路文物保存方案,桃林鐵路活化方案中,市府保留舊鐵軌及鐵橋,也將水泥枕木作成路標,若市府順利與台鐵合作,會在桃林鐵路間選擇適當的公園,例如中油南側公園,引進鐵道文化,也會持續努力。
簡議員提到PM2.5監測揭露資訊有限,無法正確得知戶外運動場所空氣品質,建議在戶外運動公共區域設置空污監測裝置,結合市民卡APP,讓市民朋友隨時了解運動場域空品狀況。鄭市長說明,中油煉油廠在廠內設有4座空氣品質監測站,其數據皆可藉由「中油桃煉廠空品即時監測」APP查看即時數據。
鄭市長接著說明,關於戶外空氣品質,市府致力擴大桃園空氣品質淨化區,包括由市府環保局在工業區設置空氣盒子,由教育局在校園設立PM2.5監測儀器,民政局也協助廟宇進行空污減量,未來針對議員所述的公園空氣品質,請養工處與環保局合作,除了規範禁止吸菸外,也進行PM2.5監測,讓公園更乾淨。此外,在室內空氣品質管理法通過後,市府內公共區域亦可考慮監測空氣品質。
環保局長呂理德也補充說明,針對行政院環保署在桃園所設立的6個自動監測站,市府會向環保署建議於網頁及APP分開顯示。此外,市府於公園、寺廟、學校推動空氣盒子,目前1,000個空氣盒子主要用於工業區,1個空氣盒子每年操作維護費用約1.8萬元,目前設置重點用於污染熱區鑑別,因此市府也鼓勵學校單位興建,未來則依照經費許可進行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