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因為向娘家大溪致敬的緣故,他們叫它 C house (溪房子)。 C 這個字母,有一側總是開放著,就像美霞家經常敞開的大門。若把 C 順時針轉,讓開口朝下的話,則成了一座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house 營造工藝、農作、飲食三種生活工藝聚落 溪房子,這座以手作學習平台為定位的創意空間,在完工後不久,便出現了規劃之外的任務。 大溪以神桌木藝與漆藝傳統聞名,2015年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在大溪推廣漆藝,因緣際會下落點溪房子進行為期八週、九十六小時的漆藝研修工作營,讓漆藝與溪房子結下了不解之緣。 一切雖然沒有彩排,但每一步都踩在最適合當下的位置。為了找到最合適的老師,陳美霞到台灣各地到處拜訪,和老師們親自討論課綱,希望能具體了解老師怎麼帶學生。 自溪房子開放以來,已開過漆器課、布作課2、私廚空間3、紙編椅面課、植物創作、大師班等不同類型的活動,未來待設備齊全,還會有木工、陶藝與金工課程。 2018年則是個讓溪房子有更多轉變的一年,除了推出第一個品牌「茶衫」外,在大溪青年組織「來喲!河西串街巷」的影響下,陳美霞與地方生產者有了幾次深度交流,他們以新菜發表形式,為每季策劃一場獨特的「正得食」餐會,並利用飲食探討土地,餐會現場特別邀請生產者出席,與消費者面對面說菜,使人們透過食物深度認識大溪。 「溪房子是一個生活手作平台,提供給參與者一個給安心的場域,讓這裡的人可以共同創作、發想、交流。」,陳美霞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2015年,吳岱紜老師成為溪房子第一個駐地工藝家,2016年溪房子辦理吳岱紜創作展-一碼布的可能,並陸續推出布作課程,2018年以吳岱紜老師為標的,推出C house第一個品牌「茶衫」。 3 2016年,陳美霞與丁偉鴻在市集擺攤時邂逅,此後溪房子便為他保留了一塊自由發揮的私廚空間。畢業於法國藍帶廚藝學院的丁主廚,以私廚料理的方式,為客人量身烹煮專屬的家宴。推出品牌為「丁廚房 藍帶X私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