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地方人創生事
從返鄉創業到部落創生
發布單位:
研究發展組
分 類:
桃園地方人創生事
發布日期:
110-11-18
副標題 :
相信自己,勇於實踐
詳細內容:

返鄉青年 卓暐彥
2016年 | 參與原民會「原住民族產業創新價值計畫-輔導精實創業計畫」,回到故鄉-桃園市復興區雪霧鬧部落。
2018年 | 參與經濟部「數位群聚輔導計畫」-執行「那山大復興」計畫,「那⼭⼤復興」取⾃泰雅族語⾔「Ngasal Ta 復興」,意為我們在復興的家,呼應「露營是週末的家」旅遊概念,共邀請8家廠商參與。
2019年 | 參與青年局「青年投入永續發展行動計畫」,創立「石撫老動起來青年行動團隊」挖掘泰雅族人歷史文化,結合部落美景,規劃部落獵人遊程,讓民眾未來可以品嚐部落特色美食、友善農作物,體驗深山裡的營火晚會,以及部落青年合力探索的古道之旅,使更多人認識原青傾盡全力傳承泰雅文化的動人精神。設立「飛鼠不渴休閒露營農場」。
2020年 | 組成「1/5數位共享部落」團隊獲桃園市政府第四屆「桃園社會企業創業競賽」第一名。建置「樹不老共享店鋪」智慧共享平台(12月測試上線,主要供部落156名族人使用)。
2021年 | 進行「部落遠距成本降低行為調查」問卷調查,希望透過調查可以找到部落居民上下山降低成本的解決方案。於部落建置「樹不老共享店鋪」實體店鋪,主要提供民生用品,希望能解決部落無生活機能的問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從零開始—回鄉
卓暐彥和許多來自偏鄉的孩子一樣,從小長輩們總是告訴他們長大後要去外面找工作,相信著長輩們的經驗,卓暐彥出社會後,來到了台北生活。
在台北,工作機會確實比部落來得豐富,卓暐彥便在台北創業、成立自己的家庭。然而,在台北的生活並不順利,創業失敗加上遇到投資失利,貸款等經濟壓力讓他的生活非常痛苦。
不過,即使處在人生谷底,卓暐彥並沒有因此放棄,他仍想再創業一次,希望可以重新歸零站起來。
就在這時,他剛好看到原民會的精實創業金1有延期收件,該計畫有高達100萬元的獎金,和太太商量過後,卓暐彥開始撰寫人生第一次的政府計畫。
計畫的審查時間非常漫長,當計畫書面審查通過之後,卓暐彥便辭去工作,他希望可以專心思考未來的規劃,最後,共經歷了快一年的等待,他成功取得了精實創業金的名額,比賽獎金的100萬元便成為他返鄉創業的第一筆基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原住民族產業創新價值計畫-輔導精實創業,內容包含辦理創新創業競賽、辦理創業研習課程、提供創業補助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返雪霧鬧—返鄉創業
2016年,卓暐彥與妻小一起回到了他的故鄉—桃園市復興區雪霧鬧部落。當時台灣的露營、旅遊產業興起,而雪霧鬧有優良的天然環境,卓暐彥認為應該要把握機會,決定也加入露營產業這個行列。
不過,精實創業計畫的獎金比他想得還不夠,光是在整地與建設上就用完了,這使得他在創業初期就面臨資金不足的問題,還好一路上有家人無私的付出與支持2,以及被他的真誠感動,願意對他伸出援手的人3,讓他在創業的路上不是孤軍奮戰。
2019年,「飛鼠不渴休閒露營農場」經過長期的努力後,終於成型,營區結合了菜園、果園,以及提供野奢/狩獵帳,讓來到飛鼠不渴的遊客可以體驗到不一樣的露營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卓暐彥創業過程中,資金並不是很充裕,當時儘管不是熟客或大戶,水電行的老闆在了解他的實際狀況後,仍願意幫忙他,讓他先欠帳。
3卓暐彥的營區初期只有初步建設,當時有一位營區老闆經過他的營區(該位老闆從事的內容是透過會員制的方式,帶著消費者去各個營區玩),彼此經過交流後,該位老闆回想起自己創業的艱辛過程,於是現場拿出營區旅遊行程表,將卓暐彥的營區填入規劃中,場次更是比以往規劃的場次來得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尋求共識 共同參與部落創生
在自己的事業步入穩定後,卓暐彥開始能夠好好去感受周圍的環境,他發現雪霧鬧部落有一些長存的問題需要被解決—偏鄉數位科技應用的落後,以及交通不便導致生活、工作、時間、效率成本過高等問題。
雪霧鬧部落北鄰西布喬溪,東接夫婦山,南鄰巴陵社區,西面大漢溪,海拔約500至600公尺之間。這裡的長居人口大約50人,部落發展以農業與觀光業為主。
儘管有產業發展,雪霧鬧部落卻是一個沒有生活機能的地方,「部落裡的居民需要耗費大量時間下山辦事,這裡沒有商店,除了人跟建築以及農業的場域之外,什麼就沒有了。」卓暐彥說。
而談到農業,由於農民人力缺乏,從生產到銷售都是自己處理,在農忙時若接到客戶的訂單電話,常常會因為忙碌而漏單,金流的狀況也缺乏掌控。
發現問題後,卓暐彥希望可以與部落的居民共同解決,他們舉辦數場創生會議,針對議題進行討論,過程中也有不少居民前來參與。在經過了多場的地方創生共識會議後,包含卓暐彥總共有8個人願意一起為部落投入參與,而這些人就是部落地方創生團隊「樹不老4」的成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樹不老,取自泰雅語Sbunaw,意為雪霧鬧,2020年6月由8名部落居民(年齡組成40-68歲)組成的部落地方創生團隊,透過一步步的行動力,短期目標取得團隊運作的基地。營運過程中將淨利90%作為基地基金,10%作為部落回饋基金。願景打造未來新創部落,使在外青年發現回鄉貢獻專長也是生存的選項之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見新契機 樹不老共享店鋪
2020年6月,卓暐彥與7位族人組成部落的地方創生團隊—「樹不老」,團隊成員是部落的農民以及業者。
儘管交通是一大問題,但這並非靠地方團隊努力就能解決的,因此團隊選擇先以數位平台的方式來進行改變。2020年12月「樹不老共享店鋪」智慧共享平台測試上線,該平台主要供部落156名族人使用。
「樹不老共享店鋪」智慧共享平台包含兩大功能,「網路商城」可統整金流與訂單資料,採先付款後到貨的方式,使農民不必反覆查帳等繁瑣作業,還會幫忙拍照、美化、上架。
而「互助平台」則讓族人提出需求,不論是因山區交通不便,需要花很多時間下山採買日用品的「跑腿」任務,或族人住院募款、關懷送餐等,「只要想得到的」都由族人共同解決部落需求。
互助平台提出的「順路經濟」概念非常理想,似乎可以解決部落許多問題,然而,也因為它的服務內容很廣,運作方式比想得複雜,目前的互助平台尚無法發揮理想的功能,族人也還需要時間培養使用網路的習慣。
因此,為了不要止步不前,團隊透過服務持續了解部落需求,並辦理部落會議取得共識,在今年(2021年)6月,「樹不老共享店鋪」的實體店鋪建置完成。
實體店鋪目前以簡易的生活物資為主,後續會再依據部落族人的需求,將物資放入架上。團隊希望實體店鋪不是單純的雜貨店性質,而是開設符合部落公益與尊重部落意見,提供部落族人們合作交流的平台。
卓暐彥說:「雖然我們的目標很遠大,而且數位平台與實體店鋪都仍在初步開設中,但我深信只要用心回饋部落,族人也會有相對的回應。」
相關附件:
最後更新日期:111-08-31
瀏覽人次:658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