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地方人創生事
跟著農夫田裡鬧!
發布單位:
研究發展組
分 類:
桃園地方人創生事
發布日期:
110-09-11
副標題 :
農田裡的教育使命
詳細內容:

青農 邱照明
青農邱照明因喜歡大自然,帶著做美術設計的老婆燕子從業務工作轉換跑道變成了農夫。為了尋覓一畝良田,跨及了5個縣市,最後落腳在「大溪康莊有機聚落」,種植露天根莖瓜果等當令農作物。
除了種植之外,更配合農作物的生長辦理產地到餐桌的「農田親子教育」,並用「五感」體驗讓親子共同互動與成長,帶回農遊美好的記憶與回憶!
2015年 | 夫妻倆決定拋開過去,轉行當農夫,在桃園大溪租下一甲二的地,開始學習做有機農業。
2018年 | 綠合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成立。
2020年 | 打造農青創基地,目前有與在地的大專院校合作,透過青年的社會參與,投入地方創生事務,也期望未來可吸引更多青年共同努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拋開過去,走吧!來去田裡!
邱照明原本從事房仲業,妻子吳昭燕則從事設計工作,在他們的人生規劃裡,原打算做到60歲退休,退休後再去農村生活。不過,原本的生活模式讓他們總覺得少了點什麼,邱照明總是忙得不可開交,吳昭燕則是因為從事設計工作,長時間的工作環境,讓身體的免疫系統開始出了點問題。
2015年,邱照明與吳昭燕兩人思考著:『一定要等到60歲才能去農村嗎?』經過一番討論,為了健康,夫妻倆決定放下原本在台北的生活,一起來到大溪康莊租下一甲二的地,當起農夫農婦,並且從事有機農業。
種下希望,收割失望
來到了農村,邱照明與吳昭燕兩個外行人完全不知道該從何做起,『我們現在已經有一塊地可以耕作了,那麼我們該種什麼呢?』望向租來的土地,兩人呆望著彼此,他們把務農想得太過浪漫。
幸運地,地主阿土伯非常親切,告訴他們現在能種什麼作物,以及種植的方法為何。
然而,第二年,有機耕作的各種狀況開始出現,儘管有讀許多書、做很多功課,以及請教田裡的老前輩,產量卻無法如預期,每一天雜草不斷地冒出,他們只能不停地除草。邱照明第一次出現想放棄的念頭,就是看著自己種植的玉米被蟲啃食。
儘管表現地不甚理想,阿土伯看著邱照明他們有心想學好務農,於是耐心地手把手教導他們務農技巧,利用收割後的稻草,取代不環保的塑膠布,曬乾後的稻草再鋪在田間,不但能讓土地降溫,也可以抑制雜草生長。
不過,務農的功夫並不是可以一兩天學會,沒接觸過農事的都市人,連綁個稻草都已過了大半天。此外,種田也是一個需要看老天爺吃飯的行業,技術不夠雖可以靠學習補足,但自然環境因素卻無法掌控,也無法預期。
碰上連續的乾旱,缺乏降雨,邱照明辛苦耕種的水稻無法收成,他不明白為何自己付出了那麼多努力與心力,卻得不到應有的回報,一切都白費泡湯了。
整理著田區,邱照明眼淚都快掉下來了,他難過地問老前輩都沒有收成該怎麼辦。老前輩說:「不是沒有收成,是老天爺給你收成去了,務農是我們的福氣,給老天爺收去,祂就會給我們福氣,下次來做就會更好了!」
然而現實的情況是,邱照明他們當時幾乎燒光了存款,歷經長期的收入不穩定,與長期的作物失敗率,正處在一個失望與茫然的人生階段。
農田的教育使命
就在處於低潮的某天,好久不見的朋友打來了一通電話,關心著他們的近況,一聽到他們正在務農,從事農村的相關事務,那位朋友就決定帶著孩子們去找他,於是邱照明就帶著他們到田裡玩耍。
邱照明帶著他們到田裡抓蟲、餵雞等,結束了朋友這次的拜訪,邱照明從朋友那裡得知,回去後,孩子們對於這些體驗仍印象深刻,會不斷地與父母分享,大家也都覺得行程很有趣!
邱照明發現,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對於從都市來的人而言,每一個卻都很新鮮,是很重要的生活調劑,而透過這些體驗,親子間的互動也更為親密。他想:『難道做農村體驗有機會為現在陷入困境的有機種植帶來不一樣的出路嗎?』
邱照明提出這樣的想法,夫妻倆決定可以試一試!第一次的體驗遊程,來了2、3人報名,他們非常的開心。透過分享他們在農村的生活,以及與遊客互動,每一次的活動結束,都會收到許多遊客的反饋。
而在這些反饋中,有一則令他們印象非常深刻:『有一個小妹妹她其實已經被霸凌了很久,但是一直沒有和她的父母說,在參加完邱照明他們的活動之後,可能是小妹妹把內心的壓力釋放了,終於告訴父母她遇到的情況,這件事情後續才得以進行處理。』
不止這件事,每一次活動的過程,許多的父母都會分享他們和孩子間相處的情形,很多父母都不知道該如何與孩子增溫,或者是不知道該跟孩子討論什麼話題。到了最後就是打手機、打電動,用手機陪伴孩子長大。
邱照明認為,這些人與人的相處與交流非常珍貴,他不想只是做一個收費的農村體驗,他要讓這些活動更有意義,希望可以透過活動,達成親子教育的目的,讓親子可以有機會一起去解決事情,來到了農村,父母與孩子可以一起來討論如何探索大自然,不再讓小孩的童年只被3C產品綁住,而是能和父母有共同的記憶與回憶。
跟著農夫田裡鬧
抱持著這樣的想法,邱照明不斷的嘗試,試圖找出更好的經營模式以及如何為遊客帶來更棒的體驗。當初的他大概沒想過,自己竟會做起農田親子教育,農村生活也比想像中來得多事情要做。白天種完田,下午可能要推廣行銷,與消費者對話,告訴他們概念與想法,晚上做網路行銷,平時還要維持鄰里的關係。
現在,邱照明已和一群位於桃園的青農組成「跟著農夫田裡鬧」農遊品牌,農場位於桃園各區,每個農場皆因應不同農作物辦理不同農遊體驗,活動多元有趣,除了食農教育更具備了農田的親子教育,這群農民都在想什麼呢?他們想著:『怎麼讓更多都會區的貴賓們可以走出室內,放下手機,讓鬧友們身心變健康!』
「跟著農夫田裡鬧」主要市場定位以有機健康、食安、養生為訴求,期盼藉由「跟著農夫田裡鬧」農遊品牌,帶動來農村體驗之親子消費族群,從認識食安、健康有機、養生親身體驗,產生對食安之重視及友善種植的正確觀念與聯想力,促使農業種植者能改變農藥用量、減少化肥、友善環境的耕作。
2020年,邱照明在農場附近打造了一個農青創基地,並開始與在地的大專院校合作,邱照明說:「農村需要年輕人加入,產生新的創意、想法,學生也可以實踐在課堂上學習的知識,提前體驗社會經驗。」透過青年的社會參與,投入地方事務,以及以農青創基地為據點,接待更多的青年朋友進駐,邱照明希望未來能讓更多的青年回來,彼此共同努力進而讓農村再生,農場經營能多元化、永續化,並結合周邊各農場的特色吸引民眾了解農業發展。
相關附件:
相關圖片:
最後更新日期:111-08-31
瀏覽人次:596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