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說明
大綱:前言、定義、目標設定、組織與運作方式
一、前言
二、定義
三、目標設定
四、 組織與運作方式
一、前言
- 平鎮舊稱安平鎮。安是安全、安心、安住,是人類身心靈的依歸。身能安全、心能安心、靈能安住,這是平鎮與生俱來的優勢。
- 依據「平鎮安全社區」112年的問卷調查,平鎮有68.5%的民眾會擔心自己或家人在家中受傷時,無法即時找到人協助;有65.8%的民眾不清楚自己居家周邊安全消防器材的設置情形,而有93%的民眾認為「公共安全的維護,應是全民責任,不能僅靠政府單位的努力」,但卻很願意為自己的家園多付出一份力,只是需要出現一個能夠引導、陪伴鄉親們找到方法「保護自己、保護家人」的角色……
- 為了找回「安平鎮」平和敦實、硬頸成全的精神,守護土地與人民的安全,平鎮區公所希望可以推動「種一棵平安樹,齊心守護安平鎮」公民運動,在平鎮每個角落,種下一棵棵平安樹,其意義在於全民齊心協力,共同打造永續的平鎮。不論在教育、經濟、產業、文化、治安、建設、環境、福利等,佈下一張社會安全網,日夜守護著你我,以達成人人安居樂業、健康樂活,「平安是福安平鎮」的城鎮願景。
二、定義
- 「安全社區」是指一個社區能在社區民眾的共識下,結合社區內外可獲得的所有資源,共同為減少各種意外或故意性的傷害、營造更安全的環境、促進人際和諧、增進每個人身體、心理與社會全面的安適不斷而努力的運動(台灣社區安全推廣中心白璐主任,96年)。
- 簡言之,就是透過社區居民的協力合作,將社區內不安全因素移除,共創一個安全的生活環境。
三、目標設定
- 本區推動「平鎮安全社區」運動,希望能藉由鼓勵公民參與公益,透過社區民眾的想像與規劃,促成社區組織自助與互助團體,創造「新社區、新社會」以改善本區的社區安全問題,目標設定方式係採「願景、宗旨、目標、策略」之四層次邏輯進行(如下圖)。
- 願景:透過社會設計與跨界連結,提升本區居民幸福感。
- 宗旨:擴大公民參與,盼本區八大庄能夠均衡發展,減少區域差異。
- 目標:結合桃園市政府社造推動委員會強調之重點政策,分別以景觀、社群及安全三大面向,來深入探討如何擾動更多社區民眾廣泛地參與社區公共事務,協力決定社區目標與行動方案,達成解決社區問題、獲致社會變遷的目的。
- 策略:分就「基礎運作機制」以整合在地資源;「擴大延伸機制」,以提升公民參與。
四、 組織與運作方式
- 本區推動「平鎮安全社區」運動,分就「基礎運作機制」及「擴大延伸機制」兩項子計畫執行,具體操作方式分述如下:
- 基礎運作機制:本公所結合市府各局處資源,並串連本區示範里及各跨領域單位,建構「平鎮安全社區推動中心」(組織圖如下),由各安全議題小組以巡檢、通報、追蹤的運作模式運作,並同步發展適切安全促進方案,期能改善社區安全。
- 擴大延伸機制:本區未來申請安全認證之單位為「平鎮區」,有鑑前開示範里之範圍,不足推論「平鎮區」之安全,故111年以「公民審議及參與式預算」方式,擴大公民參與,廣邀民眾針對社區不安全點進行安全促進提案,透過公開投票,選出3個安全促進方案預計於112年執行。
- 基礎運作機制:本公所結合市府各局處資源,並串連本區示範里及各跨領域單位,建構「平鎮安全社區推動中心」(組織圖如下),由各安全議題小組以巡檢、通報、追蹤的運作模式運作,並同步發展適切安全促進方案,期能改善社區安全。
最後更新日期:112-11-28
瀏覽人次:647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