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地名對照表
古今地名對照表
編號 | 地名名稱 | 別稱 | 地名沿革簡述 | 所屬村別 |
---|---|---|---|---|
1 | 新興 | 清雍正年間之南北大道經過桃園市八角店,本莊因鄰近而興起。 | 新興里 | |
2 | 福興 | 清乾隆年間福建移民入墾聚居,愈興盛之意,因稱福興。 | 中福里 | |
3 | 中興 | 中間興起的村落,介於中厝、福興兩村落。 | 中福里 | |
4 | 新庄子 | 本為荒涼草埔,後由王、游兩族人在此繁衍新立村落。日據為新庄仔,光復後更名為新莊。 | 新莊里 | |
5 | 大竹圍 | 東北季風強勁,住屋集中田中央,外圍種植茂盛防風竹林,莊內包含許多散莊,光復之初改為大竹。 | 大竹里 富竹里 宏竹里 | |
6 | 大坡腳 | 本地位於大竹北方約一公里處,聚落建立在數個埤塘之間的低漥處,故名大坡 | 宏竹里 | |
7 | 蘆竹 | 雍正年間陳仲日兄弟伐竹為社,因稱蘆竹厝,日據時期為蘆竹厝庄,光復之後改稱蘆竹。 | 蘆竹里 | |
8 | 水尾 | 位於桃園大圳灌溉渠線匯入南崁溪之地,因而得名。 | 長興里 | |
9 | 下河底 | 位於南崁溪流域,與茄苳溪交會處,計有河底崁頭、頂河底、河底、南崁下、下河底五個聚落。 | 南興里 | |
10 | 南崁 | 村落建於林口台地崖下南麓,日據時期為南崁下,光復後改名南崁,高聳的長榮大樓是南崁的地標。 | 南崁里 | |
11 | 南崁下 | 南崁下方的村落。 | 南興里 錦興里 | |
12 | 溪洲 | 南崁溪中淤灘開懇而來,故稱溪洲,日據併為南崁內厝的一部分。 | 長興里 錦興里 | |
13 | 廟口 | 五福宮廟口前之村落,為林口台地崖下山麓聚落,原為南崁社番原住地。 | 五福里 | |
14 | 五福 | 五個聚集福氣的地方(南崁頂、南崁下、廟口、蘆竹厝、坑子),五福宮為信仰中心,村名源於五福宮。 | 五福里 | |
15 | 羊稠坑 | 地處南崁溪之短小支流坑谷中,昔為放牧山羊之地,並設簡陋廄舍,閩南語稱牛羊廄為「稠」,因此得名。 | 羊稠里 | |
16 | 營盤坑 | 相傳明鄭時代,軍隊曾於今廟口營盤坑紮營屯田,並招徠漢人移民開墾。 | 營盤里 | |
17 | 內厝 | 昔東鄰山鼻仔為土著聚落,漢人村落建於接近之處,設圍護衛,稱內厝。 | 內厝里 | |
18 | 公埔 | 公共放牧使用的荒埔,今南崁內厝該地之小學亦由此而得名。 | 內厝里 | |
19 | 山鼻仔 | 位於林口台地崖突出之處,山型狀若鼻樑,故稱山鼻仔。 | 山鼻里 | |
20 | 蕃子厝 | 昔為平埔番人房屋聚集之地,原名番仔厝莊,日據改名番子厝。 | 山鼻里 | |
21 | 貓尾崎 | 台地邊崖突出細長之山稜,狀如貓尾巴而命名。 | 坑子里 | |
22 | 頂社 | 高原上的聚落,位於坑子溪流域最高點。 | 坑子里 | |
23 | 土地公坑 | 位於坑子溪支流谷地中,該谷地原有福德正神祠,故名之。 | 坑子里 | |
24 | 赤塗崎 | 赤土崎 | 紅土的山坡,紅土裸露出地面可見而得名。 | 坑子里 |
25 | 草仔崎 | 紅瓦房 | 滿是茅草的山坡,建閩南式小屋居住,又稱紅瓦房。 | 外社里 |
26 | 外社 | 下社 | 坑仔社番昔分頂社、下社,下社在頂社外方,後改稱外社。 | 外社里 |
27 | 山腳 | 村落建於太谷山南麓而得名,是南崁、海湖、林口交通會合點。 | 山腳里 | |
28 | 頭前 | 為坑仔口鄰近南崁溪邊之地,因為水利好,開發亦較早。 | 坑口里 | |
29 | 後壁厝 | 後面房屋之意,與頭前兩住家聚落相互對應。 | 坑口里 | |
30 | 海湖 | 因地形而得名,海湖因林口台地之西北端部份,伸出作東西南三面環繞,地勢低平呈臨海盆地地形。 | 海湖里 |
最後更新日期:108-03-07
瀏覽人次:9983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