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5月25日市政總質詢:李柏坊議員

  • 發布單位:新聞聯繫科
  • 資料提供單位:新聞處

5月25日市政總質詢:李柏坊議員

桃園市長張善政今(25)日率市府團隊至桃園市議會第3屆第1次定期會市政總質詢列席備詢,就市議員李柏坊提出有關大溪老街大眾運輸接駁服務、大溪地區闢建停車空間、沿大漢溪闢建堤防道路連接台65線快速道路、闢建第二座透明景觀電梯、大溪區設置大型醫院、全面推動路口雙色溫路燈政策、大溪員樹林國小及仁善國小老舊校舍改建進度、全面推動雙語教學、月眉遊客中心閒置空間設置寵物公園、市府局處於大漢溪推動計畫符合ESG永續發展指標、大溪重要節慶未來推展情形、打造大漢溪流域成為國際休憩園區等質詢事項詳細說明。

李議員指出,大溪是桃園的發展起點,擁有豐富歷史、文化,也是桃園重要的觀光景點。每逢假日,大溪老街人滿為患、武嶺橋上車多擁擠、停車空間不足等,為大溪區民帶來許多困擾。對此,市府曾提出許多中長期計畫,包括「捷運綠線延伸大溪」、「國道3號接台66系統交流道」、興建「板龍快速道路」、「大漢溪河濱防汛道路」等,惟這些建設在短時間內,仍無法有效解決大溪區的交通問題。

李議員說明,縣府時代,交通局曾推動「大溪老街假日免費接駁車」,如今該路線已停止營運,而大溪區近年亦因新設「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整治大漢溪河濱、推廣夜間旅遊等,為老街帶來更多遊客。

李議員建議市府可參考新北市瑞芳區「九份老街」的經驗,以「完全接駁」的方式,避免老街的塞車惡夢,透過這種短期內容易實行的方案,解決大溪的交通問題,讓大溪區民有感。

張市長表示,交通局、觀旅局將對此議題持續努力,盼有效解決大溪區的交通問題。

交通局長張新福表示,為解決大溪老街塞車問題,民國96年縣府曾辦理「大溪老街假日免費接駁車」,透過循環公車路線,當時還未有木藝生態博物館,主要是為打造大溪老街遊客徒步區。如今時空變遷、人車增加,交通局原規劃在大溪埔頂營區設置「埔頂轉運站」,惟土地取得不易,故無法於短時間完成。

張局長說明,交通局刻正進行「大溪橋頭停車場」擴建計畫,也預計開闢大溪橋頭、月眉停車場至老街的接駁公車等,惟桃園客運大溪站目前面臨司機缺乏的問題,交通局正在尋找其他業者承接此接駁計畫,盼能儘速推動、紓解交通問題。

觀旅局長周柏吟表示,觀旅局今(112)年已針對明(113)年編列觀光交通接駁預算,針對市內特定風景區的接駁,將與交通局合作,盼尋求更多車源,可在停車場與景點間協助遊客接駁。

李議員指出,市府近年在大溪老街附近的「大溪停二停車場」試辦「低碳寧靜轉運站」恢復停車場的狀況,市府是否可在此處規劃地下停車空間,以提供居民使用。

環保局長陳世偉表示,對於大溪「低碳寧靜轉運站」,環保局已責成相關單位,在今(112)年6月底前拆除停車場內的貨櫃屋、轉運設備等,以恢復成停車場使用。

交通局長張新福說明,觀光區闢建停車場,需考量是否因停車空間增加,引來更多遊客而加劇塞車問題,也可能讓大眾運輸接駁計畫不易推行;此外,「大溪停二停車場」之面積亦不足以興建地下停車空間。

李議員指出,大漢溪流經桃園與新北地區,沿線擁有許多觀光資源,包括「三坑自然生態公園」等,市府也預計闢建「大嵙崁生態探索公園」。李議員進一步說明,新北市近年針對大漢溪鶯歌至土城段闢建河濱道路,並建議市府與新北市研議,沿大漢溪施作連接大溪、龍潭至台65線快速道路的堤防道路,以有效紓解國道三號的塞車問題。

交通局長張新福說明,大漢溪闢建堤防道路並銜接台65線快速道路,可串聯大溪中庄、山豬湖地區的旅遊帶。交通局將持續與新北市研議、討論。張市長表示,市府將就此方案持續努力。

李議員指出,市府近年闢建「大溪透明景觀電梯」,為遊客創造友善空間,惟不時發生故障;此外,包括橋頭、月眉停車場等停車空間,多位於外圍地區,距離大溪老街較遠,故對老弱婦孺產生不便,故建議市府闢建第二座透明景觀電梯,以方便遊客使用。

觀旅局長周柏吟表示,位於大溪中正公園的透明景觀電梯因使用率高、零件消耗速度快,加上天氣變熱,電梯偶有電盤過熱等故障情事。近期更換電梯門及樓層感應器暫停開放,因零件需從荷蘭進口,運輸時間較長,因此拉長維修時間。

周局長也說,大溪中正公園已由文化局指定為文化景觀,且當地崖線屬河川區,為水源保護範圍,故依法無法闢建第二座透明景觀電梯。觀旅局已責成風管處,在不改變電梯井的前提下,在現地加固、更換電梯系統;若有增加運載量之必要,則將評估拆除並重新施作透明景觀電梯。

李議員說明,「最遠的地方,需要有最好的醫療資源」,市府近年規劃在復興區興建簡易醫療中心,而大溪區的醫療資源也同樣相對缺乏。他曾建議市府針對「桃園國軍總醫院」進行升級,近年在市府督促之下,院方也做了重度急救醫院的準備,並增加約400個床位。

李議員建議市府評估在計畫區內的「大溪埔頂轉運站」與「大溪行政園區」等地闢建大型醫院,以滿足大溪居民的醫療需求。

衛生局長劉宜亷表示,設置大型醫院需要評估人口數量、交通條件、醫療資源便利性、醫院床位數量等,故需進行審慎、縝密的規劃。而目前智慧醫療正蓬勃發展, 以視訊診療等方式整合其他醫學中心的服務為原鄉、偏遠地區的居民提供服務 ,此亦為市府評估的選項之一,而張市長也已責成王副市長及衛生局對此進行全盤的考量,盼能全面提升大溪區民的身體健康。

李議員指出,工務局過去所推動的「人因視覺雙色溫路燈」創新設計,深受各界肯定,建議市府加強全面推動,以提升道路用路安全。工務局長汪在宙表示,「人因視覺雙色溫路燈設計」確實為養工處全國首創,並推動於桃園重要路口設置,而經測試結果,的確大幅減低路口交通肇事率,以經國重劃區來說,路口肇事案件從每年33件降至23件,效果顯著。目前市府計畫以大溪、觀音與新屋為優先推動地區,並已完成換裝154盞中色溫路燈,預計在6月底還會再換裝50盞,之後再逐步推動至桃園全市。

張市長也表示,此案的推動需配合當地的環境,後續市府會持續努力,盼在環境合適的情況之下,逐步推動至桃園全市。

李議員質詢大溪員樹林國小、仁善國小老舊校舍改建進度。教育局長劉仲成說明,教育局於年初報送教育部,5月1日經教育部正式核定,正進行建築師甄選及前置規劃作業中。

李議員指出,桃園全市國中雙語教學覆蓋率佔80%,而國小雙語教學覆蓋率僅40%,他認為桃園是一個科技城市、更是國際門戶,希望市府加強針對全市國小學童推動雙語教學,以提高下一代競爭力。教育局劉局長表示,針對雙語教育,桃園以117年達到全市國中、國小校校是雙語學校為目標,也會逐步進用外師教學人力。從教學的角度來看,雙語教學政策是強調國語及英語教學要同時並重,以目前教育部十二年國教課綱規定,國小三年級才開始學英文,但目前桃園的英語課已從小一就開始。

劉局長也指出,桃園針對雙語教學政策都有持續在推動,市府希望每所學校皆能符合「233」的目標,也就是低年級2堂、中年級及高年級各3堂英語課,皆已超過教育部課綱規定;此外,在今(112)年的國小教師甄選中,市府也特別開出100個英語專長教師名額,期盼逐年加強英語教學師資,相信在117年可順利達成桃園校校是雙語學校的目標。對此,張市長也說,在師資的聘用上,市府會儘快加速。

李議員談到,大溪擁有6個休閒農業區、228公頃,顯示大溪在農業發展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建議市府將來可與在地農民共同研擬,重新調整「桃園花彩節」舉辦方向,並擴大舉辦,相信將為大溪帶來更多效益。

李議員也進一步指出,月眉遊客中心目前仍有許多閒置空間有待活化,建議市府運用閒置空間設置寵物公園。農業局長陳冠義表示,近期已完成會勘,確實該處空間相當良好,無論是遮蔭還是用水等相關環境都很適合,市府盡力於今(112)年完成。

李議員指出,金管會已要求實收資本額達20億元的上市櫃公司要在財報上揭露ESG執行情形,同時也要求企業要善盡企業社會責任,企業的永續治理,儼然已成為公司治理評鑑的重要指標;而桃園作為國際大門、科技城市,同時也是工商大市,希望市府各局處在大漢溪流域所執行的各項計畫,能夠符合ESG永續發展指標。此外,舉例環保局可提出一個計劃,達成一定比例的ESG執行率,說服企業投入認養,讓企業與桃園共生、共存、共榮、共享。

張市長表示,不同的局處有不同的指標,舉例來說,市府推展「YouBike前60分鐘免費」政策,將來YouBike公共自行車的使用量,將在無形中取代自駕車的比例,因此YouBike公共自行車的使用時數可換算為某項減碳的指標。

張市長也說,大溪幅員廣闊,確實有許多空間可投入與環保相關的政策,而在政策執行的背後,絕對可以邀集企業來認養,尤其由企業來認養的話,對企業實踐ESG永續發展是有幫助的。

李議員關心大溪豆干節、風箏節以及熱氣球嘉年華後續的推廣情形。觀旅局長周柏吟表示,在大溪地區,豆干節及風箏節是行之有年且相當成功的活動,不過,以觀旅局將來的規劃,會將豆干節及風箏節重新昇華再進化。以中庄地區來說,因幅員較小,當大量湧入遊客時,反而會造成負面效果,因此未來將研擬把風箏節轉型成為風車地景藝術,使其在平常也能吸引更多遊客。

周局長也說明,經統計,減少吃肉的彈性素食主義者約佔全球人口42%,而純素食主義者保守估計也有超過10億以上的人口,顯示蔬食文化逐步成為主流。考量素食者大多攝取植物性蛋白,也就是說黃豆是重要的素食來源,因此針對將來大溪豆干節的推廣,市府將搭配「國際素食日」及「世界素食日」等兩大國際重要素食節慶,希望藉此吸引更多國際素食客,讓大溪、甚至是豆干呈現在世界舞台。

最後,李議員期許市府持續努力,將大漢溪流域打造成為國際休憩園區,提升國際位階,找出亮點,讓大漢溪被看見、也讓桃園於國際上被看見。對此,張市長表示,這會是市府持續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