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鎮老街溪
平鎮,舊稱「張路寮」,原係防衛情之守望所,因寮之設置,地方漸安,因而稱為「安平鎮」,民國九年去「安」字,改稱平鎮。
民國34年台灣光復,改制稱「平鎮鄉」,民國81年3月1日改制升格為縣轄市「平鎮市」,躍升為桃園縣名實相符的第三大都市,下轄46里。民國103年12月25日桃園改制升格後為「平鎮區」。平鎮區南北狹長11公里,東西寬約9公里,外形輪廓狀似麒麟,因位居桃園市平地中央地帶,縱貫鐵路,縱貫公路與高速公路,穿越西北,再加上省道臺一線,中豐路,環南路,東西向快速公路,都在本區交錯銜接,北上臺北36公里,南下新竹36公里,佔有居中發展的優勢,也是利用公路運輸北上、南下的重要交通據點。平鎮區全區總面積為:4779.12公頃,行政區域所轄46里,1509鄰(106年11月)。
廟宇介紹
位於義民里的褒忠祠是客家人精神寄託所;擁有全國最大的天然神像-福祿壽財神爺的福明宮;供奉開漳聖王的是建安宮;湧光里的湧光禪寺是平鎮區早期唯一純靜修佛學的禪寺;座位最高的土地公廟為廣隆宮。
景點介紹
八角塘因河道曲折成八個大彎曲而得名,是桃園現存陂塘中形狀最特殊的;位於南勢溪的伯公潭,是在弧形水道邊,相距不到百公尺就佇立三座土地公廟分別是興建於乾隆初年的廣仁宮、民國戊午年的圓墩伯公,以及福潭宮;精緻農業知名的農場,那就是福田農場與福隆綜合農場。
活動介紹
乙未客家戰役文化季-平鎮戰祭活動:入選客家委員會客庄12大節慶之一,藉由一系列運動競賽、老屋巡禮、祈福補給車等創意踩街活動,發揚安平鎮戰役中客家人「捍衛臺灣、保護家園」之義勇精神。桃園客家義民祭:農曆7月20日,透過傳統文化的活動,凝聚輪值祭典區慎終追遠、慶祝豐收的氛圍,並注入新的創意思維,藉以緬懷客家先烈情操,傳承客家文化。平鎮藝術季:為其約2個月的藝術饗宴,包括表演戲劇音樂舞蹈等多元化的一系列活動。假日藝文廣場:暑假期間的週六、日下午於新勢公園辦理「假日藝文廣場」活動,由在地街頭藝人及學校社團進行演出,透過戶外展演活動,讓市民朋友於假日午後享受優質藝文表演的洗禮。
展望未來,平鎮區將以「平安、和諧、創新、進步」的施政理念,配合交通發展規劃、都市開發願景、優質生活環境、文化教育使命、平安和諧城市五大方略,全面開創平鎮區欣欣向榮的前途。
平鎮區公所連結網址:https://www.pingzhen.tycg.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