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天氣資訊
    • 113-09-18
    • 星期三
    • 上午 05:05
  • 災害示警
    災害警示資料無法擷取

藝術家張寧:藉藝術表達自己,挑戰桎梏

  • 發布單位:綜合行銷科
  • 資料來源:《桃園誌》第100期封面故事單元

張寧的藝術作品以細緻的插畫為特色,結合琺瑯、金屬與各種材質混搭,呈現獨特魅力。

來自平鎮的藝術家張寧,自國中三年級起,因對漫畫與輕小說的熱愛,興起自己創作的念想,便開始在畫室學習素描和水彩,從此沉浸在藝術的世界中。在銘傳大學商業設計學系的學習期間,她培養了對藝術的認識,更深入瞭解商業平面設計。在一堂「創意商品」課程中,學員能以各類材質自由創作作品,張寧選擇壓克力材質製作首飾,讓她意外開啟對飾品設計的興趣,並踏上英國就讀伯明罕城市大學珠寶及相關產品學程。


在伯明罕城市大學就讀的期間,張寧探索到不同的創作可能性。「過去與平面設計有關的背景,帶給我跟其他珠寶藝術家不一樣的觀點。」張寧將插畫、平面設計與珠寶設計融合,跳脫珠寶設計對視覺、畫面及顏色選用的框架,如在創作琺瑯飾品《Lithromantic》的過程中,張寧從插畫與平面設計的思考模式出發,運用掐絲琺瑯技法與燕子等象徵浪漫情感的符號勾勒出畫面,並與珠寶設計相互連結碰撞,呈現獨特的設計風格。


張寧回到家鄉桃園時,喜歡到忠貞市場感受市場與攤販間的氛圍變化,觀察商品排列的方式,透過底片攝影記錄市場的面貌。她也從自身經驗中汲取創作靈感,「我小時候不喜歡粉紅色、留長髮和穿裙裝,但身邊的人總希望我像個女孩子。我總想,為什麼不能照自己的想法生活?」這段經歷,加上英國多元的性別議題和交流,啟發了她以黃銅劍山、石膏與蕾絲為材的作品《Screw Femininity》,在花道技藝中,劍山被隱藏在花瓶作為固定植物的花器,如同社會對女性要有能力但不能鋒芒畢露的期待,因此張寧將劍山穿刺過普遍被認為女性化的蕾絲,透過藝術作品講述女性受刻板印象的桎梏,並挑戰社會對女性的期待。


張寧以藝術創作訴說著生活中的種種困惑與挑戰,如同面對關卡中大魔王時,積累能量奮力一擊,從生命經驗與對自我的反思發想,利用不同的材料與技法呈現,傳達她對社會議題的看法,建立與觀者的聯繫與共鳴。


以上轉載自《桃園誌》第100期封面故事單元

本篇圖文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於任何形式之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