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傳統工藝與保存技術保存者:肩負文化與教育使命 藍偉文

  • 發布單位:文化發展科
  • 資料來源:《文化桃園》第25期夏季號:封面故事-將生命的技藝做到最出色 第11站

藍偉文在傳統佛像雕刻方面的技藝精湛,且能融入新意,並樂於教學與傳承。

民國 57年出生於桃園市大溪區慈湖, 14歲投入木雕領域,從北至南,陸續師承張福春、陳朝清、范金水、林明棟等人,擅長佛像雕刻,展現融合傳統技藝及藝術創作的風格新意。民國 99年獲登錄為桃園市傳統工藝大溪木雕之保存者。

「我常給外界感覺不像藝術家,也不是工藝家。」以木雕遊走傳 統工藝和藝術領域間,藍偉文隨興自由展開各種嘗試,對技術與知 識,從不設限,對於文化與教育的使命,則始終擇善固執。 國中休學後,藍偉文陸續跟隨多位師傅學習傳統佛像製作,學 習佛像打磨、粉線、胚面上色貼金等「粧佛」彩繪。他先南下至臺 南金佛軒拜師陳朝清,拿起雕刻刀學習神像修臉「開面」,接續至高雄向名師林宗養學習,直到有機會再跟屏東永明佛具店的林明棟學藝,藍偉文整合過去累積技術,也開始獨力完成作品。  


累積知識 挫折成為養分

民國79年參加國寶級藝師黃龜理的薪傳藝生甄選卻失利,他體認技藝之外更需知識累積,隔年開始利用工作餘暇回補校完成學業,進入大溪至善高中修讀廣告設計,學習素描、西畫及設計原理,啟蒙藝術創作,思考傳統創新的可能;花2年時間自行摸索的木藝作品《惜緣》,便是他走出傳統的創作起點。

 31歲,製作大型神像時,不慎由高處跌落頸椎受傷。經過近 4年的復健治療,前途未明的徬徨加上父親過世,挫折成為創作養分,他融合禪宗思想與心境轉化的系列創作,傳達對生命的深思。 此後近20年,藍偉文參與林務局各地大型裝置、承接大型佛像專案等,也樂於擔任陳啟村、蔡明海藝術家助手進行神像初胚大剖,鑿花構圖,與黃明宗老師共同歷練BenQ國際石雕創作營,或和產品設計師跨界合作Yii品牌傢俱至義大利米蘭展出,他自問:「這是另種不同思考的邏輯觀念學習,我為什麼不要?」他將傳統神像納入西方藝術與雕塑技法,應用拋物線、刀工藝術、素描筆觸展現新意。涉入不同領域與創作系統,奠定面向多元的底蘊實力。從平面設計圖到立體雕塑的規劃解剖、製作邏輯,更使他獲得最年輕的文化資產保存者登錄肯定。 




※本篇圖文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於任何形式之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