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傳統工藝與保存技術保存者:一刀一鑿的鑿花大師 林天生

  • 發布單位:文化發展科
  • 資料來源:《文化桃園》第25期夏季號:封面故事-將生命的技藝做到最出色 第11站

林天生的每件鑿花都先手繪草圖,再將拓稿至木料上進行手工雕刻。

民國 49年出生於桃園市大溪區慈湖,國中畢業拜師黃棋榕學木雕鑿花,出師後曾於老朝陽及協大木器行擔任鑿花師,於民國 74年成立工作室,不隨波逐流,堅持傳統手工鑿花至今,並能自繪手稿,完整保留大溪木雕發展之紀錄,民國 99 年以鑿花工藝獲登錄為桃園市傳統工藝大溪木雕之保存者。 

常見於廟宇建築、神龕、門柱、傢俱的手工鑿花,是以鏤空、浮雕、陰刻等方式呈現。鑿花主題通常具有文化底蘊,題材包括帶有傳統典故的花草、龍鳳、瑞獸,或是神話傳說、民間故事人物等,而林天生便是細木鑿花的傳統匠師,手工鑿花木雕的立體層次是機器難以取代的。 


手工鑿花 考驗耐心經驗

鑿花刀講究鋒利與鋼性,也經常需要不時地拋磨,是考驗師傅耐心與經驗的細木工藝。每一次的落槌雕琢,漸漸地將圖像具體成形,木槌一次次地敲擊鑿刀所留下的凹痕,流垂於鑿花歷史的長河之中。 

林天生在這間成立已36年的工作室裡,滿布或貼或掛,或一 張張堆疊上去的各種圖稿,至少數千張,他說:「從沒有到有,其實沒有那麼簡單。」林天生現在手邊正要進行的1件獅與鳥的柚木雕飾,是臺灣廟宇維修的訂製件,原本成對的柱頭雕飾,缺損了1 件,他以尚存的立體原件,先以透視法繪製出平面圖稿,再以左右相反的對稱方向拓印製作出另一件鑿花作品。

面對時代的洪流,林天生仍堅持鑿花這門講究實作的技術,一 刀一鑿實作而生的鑿花作品,具體述說了精湛深刻的傳統工藝,蘊含歲月錘鍊的文化內涵—這也正是林天生之所以能以鑿花工藝登錄為桃園市傳統工藝大溪木雕保存者的重要關鍵。


※本篇圖文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於任何形式之媒體。